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政府条例、最高院和地方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通知、意见等官方文件中经常使用“当事人”一词。在不同的条款中,“当事人”具有不同的身份,往往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翻译为party/parties等词,否则就会出现误译等问题。例如:
《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关于我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相互委托送达法律文书若干问题的通知》多次出现“当事人”一词,例如:
“如对方法院名称不明,可委托当事人所在地区主管法院。”
此处的“当事人”实际是指“受送达人”,建议翻译为the person to be served。
“当事人”一词与“第三人”、“利害关系人”等词同时使用时,最好对“当事人”加以限定,根据具体身份翻译为party to the agreement, disputing party, plaintiff, defendant, petitioner, claimant, respondent等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此处的“当事人”实际是指父母,建议翻译为father and mothe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
“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
此处的“当事人”实际是指养父母与养子女,建议翻译为adoptive parents and adopted child
婚姻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具体情况来翻译。在具体语境中,婚姻期间翻译为married couple, spouse(s), husband, wife, father, mother等,离婚后则翻译为divorced couple, ex-husband, ex-wife, father, mother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规定:
“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未按期提交鉴定书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另行委托鉴定人进行鉴定。”
此处的“当事人”实际是指提出鉴定申请的当事人,建议翻译为the party seeking appraisal。参考译文如下:
“Where the appraiser fails to submit an appraisal report within the specified period absent good cause shown, the party seeking appraisal may request the people's court to engage another appraiser for the appraisal.”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
“人民法院进行证据保全,可以要求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到场。”
此处的“当事人”实际是指“证据持有人”,建议翻译为evidence holder。参考译文如下:
In the case of preservation of evidence, the people's court may order the evidence holder or his agent ad litem to be present.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二条规定:
“当事人主张鉴定人负担由此增加的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此处的“当事人”实际是指“申请鉴定的当事人”,建议翻译为party seeking appraisal。参考译文如下:
Where the party seeking appraisal claims that the appraiser shall bear the additional costs reasonably incurred thereby, the people's court shall sustain the claim.